摘要:作者二战,总分405.关于考研辛酸、喜悦他饱尝了许多。读书,他说:交友,美容,游戏,都不如你这一腔热血,滚烫,灼人,你要燃烧掉最好的
摘要:作者二战,总分405.关于考研辛酸、喜悦他饱尝了许多。读书,他说:“交友,美容,游戏,都不如你这一腔热血,滚烫,灼人,你要燃烧掉最好的青春,才对得起当初考研时对自己说的话。”
>>>进入考研论坛交流 >>>全面掌握考研资讯
不经意间,离复试结束也已经半个多月了。回想2个月前初始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在一群人的激动中,好像只有我自己反而最为平静。
我15年二战考帝都某211,工科专业。数学一140,专业课150,政治67,英语最烂,48,总分405。回想过去一年,经历的太多,想要感谢和回报的人太多,而能做的太少,只能尽绵薄之力,给后来者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了。
我7月初从本科学校毕业,回了一趟家待了10天左右。7月20号毅然回到本科学校开始准备二战。这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挣扎,不是为了不想工作之类的理由,就是想为自己争一口气,让自己能专注的做好一件事。首先奉劝那些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脑子一时发热二战的人冷静下来先给自己找个靠谱的目标和理由。
我二战的宗旨就是全力工科在一战中暴露出来的薄弱学科和提分空间大的学科,同时不让基础学科掉底。所以主要精力放在了数学和专业课上,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总分405英语只有48分的原因吧,也算教训之一吧。
★先说数学吧。我跟众多苦命的工科汉子一样考考数学一,因为一战看过教材,有些基础,二战是从7月20号直接看的全书。那时候基本保持着每天20页到30页的速度,每道题都弄懂。每道题都动笔。连着过了两遍,就到了9月中旬。一战的朋友建议全书看三遍左右吧,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在看全书的过程中,第一遍和第二遍感受完全不一样。第一遍是以弄清大体原理为主,第二遍是处理难点细节为主。两个月看同一本书无聊么,当然无聊。但是帮助很大,因为我以前是半桶水自以为是的性格,同样的复习资料从来不看两遍。看完两遍全书,发现编书人的智慧我们望尘莫及,只好乖乖做门下走狗了。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方法,在全书的目录上每章节的后面写上看完的日期,这样保证平均每天有20多页的任务,会自然而然的起到自我激励的方法。我身边的一些跟我复习的学弟学妹后来都这样做,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全书看完以后,我开始了真题第一轮。用的张宇的数学大全解。当时选这本书是因为他收录的真题最全,有28年。我二战的复习宗旨就是宁可多做一千,不可漏杀一个。真题第一遍的时候不要追求多少分,总在理解题思路。我当时最高得了145,但是最低也得过90多。这些都代表不了最后的成绩。第一轮真题做完就到了十月头了。接下来对于数学来说,最大的窍门就是做题了。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嗤之以鼻,可是这就是很多人实战得出的结论。没办法,我一战是其实基本的数学原理都是弄得懂的,但是因为准备不足,题做的太少,一上了考场,感觉完全就不对,最后108分败北。离预期差距很大。那么到底要怎么做呢?我当时是按照合工大试卷和660同时进行,然后是400题,超越135,张宇八套,最后再撸一遍真题。合工大试卷我做了4年的,也就是20套。那段时间是上午做一张试卷,晚上答案,然后留下一个半小时做660.合工大试卷计算量不大,重在思路,这一点跟400题刚好相反。张宇8套应该是一系列的里面难度最大的,我当时状态好的时候一套130,状态不好的时候90+,做到后面感觉原来会的也不会了,这个时候确实会沮丧,但是想想这么多东西都见过了,也就没什么怕了。总之这中间的撸模拟题是痛并快乐着吧,当然过后效果也是很好的。我在做完将近50套模拟题以后,做真题的感觉就像是写狂草了,行云流水。当时最好的记录是2个小时20分连着做了两套真题,一套140,一套145.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难得和简单的搭配开做。12月以后,我都是每天两套卷,白天模拟题,晚上真题。白天尝尝被模拟题虐的滋味,晚上就享受虐真题的感觉。这个过程中我用的是表格法积累自己,就是把模拟题和真题编序号,每天做完一套,打出分数,记录下来,再把答题纸拿夹子夹一起,不用半个月就是厚厚一摞,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说说我的专业课吧。我考的结构力学,属于工科的专业课,考的满分。考试的时候还出了个小插曲,有个不考研的朋友以为我第二天上午就考完了,结果那天中午打电话想问我考的怎么样,因为下午还要考试,当时在午休,就没接。后来下午开考以后5分钟,我刚大体,放在讲台前的书包里的电话响了起来(当时不知道什么鬼,因为放在书包里,忘了关机),在满考场人的惊奇的目光中,我红着脸举了手。好在因为手机在书包,老师没为难我。后来第一题写了半个小时,改了5次才算完。好在复习的底子在,最后还是一分没扣。文科的专业我不清楚。但是工科的东西还是理解为主吧。我当时是看了大家公推的两本辅导教材,每本看了两遍,15年真题撸了两遍。因为这部分大家考的不太一样,所以就介绍不了很多吧。但是有个不变的规律,付出的汗水最后肯定是会在分数上得到回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有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最新资料下载
2021考研热门话题进入论坛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