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3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令营招生简章] 欢迎参加2022年复旦大学高分子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考刘云圻/魏大程团队研究生)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82 元
注册时间
2020-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夏令营活动简介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将于7月8-11日举办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为有意愿进一步了解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有志于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各高等院校的优秀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本次夏令营计划招收营员140人。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我系预选拔推免生的主要渠道,如果通过夏令营选拔的优秀生源充足,本年度原则上将不再举行其他推免生预选拔、选拔活动。

二、报名时间
2022年5月1日10:00-5月31日17:00。

三、报名条件
1.全国各高等学校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学习成绩优秀,英语水平良好,本专业综合排名前25%,并能达到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要求。
3.专业范围,包括高分子、化学、材料、物理、生物学和其他相关专业。
4.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或潜力,学风端正,品德良好,无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行为。

四、报名材料
1.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片,电子版JPG格式,150×200像素,大小500K以内。
2.“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2022年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栏,按要求填报结束后,自动生成、打印,负责人签字、院系公章)。
3.本科阶段历年成绩单及同年级总评成绩的排名各1份(须加盖教务处或院系公章),PDF格式。
4.外语水平证明,如CET四级、CET六级、雅思、托福、专业外语成绩等。
5.有关获奖证书和学术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出版物或其他原创性工作。
6.申报直博生的申请人须在报考系统中提供2位专家推荐人信息,推荐人应具有高级职称且具有博导资格,且拟报考导师不得作为推荐人。

联系方式:weidc@fudan.edu.cn

刘云圻/魏大程团队介绍

一、研究领域:
1. 新型晶体管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2. 高性能晶体管器件设计及加工
3. 生物电子学、医用电子元件

二、团队实验条件:
团队依托于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分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具备国内一流的研究环境。课题组有细胞房、超净间、电子束曝光机、镀膜机等设备,具备完备的材料合成、表征、器件加工和测试等实验条件。

三、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刘云圻院士和魏大程教授团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和魏老师联系。
将个人简历、代表作和其他相关材料(如推荐信等)发送到如下邮箱:weidc@fudan.edu.cn  欢迎申请!

四、导师简介:

刘云圻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研究生长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氮掺杂的石墨烯以及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发展出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发表SCI论文600余篇,他人引用3万余次,h因子大于8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项,出版专著两部及19章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50余次。2007,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2017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十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2014, 2015, 2016和2017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等6种期刊的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

魏老师简介:
复旦大学高分子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国防科委等重大项目。原创性研究聚焦在新型晶体管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并研究其在光电、化学与生物等传感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Nat. Biomed. Eng., Nat. Commun., Sci Adv, Chem. Rev., Acc. Chem. Res., JACS, Adv Mater., Angew. Chem., ACS Nano,Nano Lett., Nano R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6000余次,1篇论文被评为历年来中国各领域SCI论文中引用最高的五十篇论文之一(截止2019年4月2日中国共发表7980595篇SCI论文)。一项重要成果写入ITRS(国际半导体发展路线图)。此外,参与撰写专著2部,获得授权中国专利13项,美国专利3项。担任Elsevier出版社《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副主编,《功能材料》编委,《中国化学快报》编委和《Sensors》编委。

新闻报道:
4分钟内能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研发新型检测方法,未来即测即走或将成为可能
作者:赵天润摄影: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2-14

从采集到结果公布,最快需要2小时,这是目前通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的时间。日前,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魏大程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只需4分钟,核酸检测就能出结果。未来核酸检测,即测即走或将成为可能。北京时间2月8日,这一成果以《在未扩增样本中快速、超灵敏机电检测离子、生物分子和新冠病毒RNA》(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electromechanical detection of ions, biomolecules and SARS-CoV-2 RNA in unamplified samples)为题,发表在生物工程领域顶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从2小时到4分钟,这一研究是如何实现时间的飞跃?基本原理、未来应用如何?不需要复杂操作,约0.1-4分钟内可检测到新冠病毒
“您好,请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疫情期,往返城市间,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从鼻咽拭子采样结束到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核酸报告,至少需要等待2-4小时。大部分人出行前都要提前预留一天,或者提前半天进行核酸检测。近日,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研发一种新型传感器,通过微电子技术分析拭子中的遗传物质,可以在4分钟的时间内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除检测速度快之外,还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特点。基于此种核酸检测方式,即测即走或将成为可能。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下文简称:qRT-PCR)核酸检测是筛查新冠阳性患者的“金标准”。作为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下文简称: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数量大幅增加。但qRT-PCR的预处理和扩增过程增加了检测时间,需要2–4小时,检测过程也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特定的实验室和设备。

基于此,魏大程团队提出了分子机电系统(MolEMS),这是一种DNA分子自组装而成,通过外电场驱动,能精准调控分子识别和信号转化过程的微型装置。简单而言,其工作原理就是将通过识别和转化,将检测中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运用新方法,通过传统的鼻咽拭子采集样本后,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的某一基因片段与组装到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上的分子机电系统,会发生特异性作用,分子机电系统“抓”住病毒核酸, 外电场驱动柔性适配体悬臂发生运动,传感过程更加接近晶体管沟道,显著提升灵敏度。检测结果可直接从电学响应中读出,不需要复杂操作,在4分钟内就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即,晶体管中有电信号反应,则样本呈新冠阳性。现有的qRT-PCR检测通过加入探针和荧光化学物质,来检测病毒,要得到显著的荧光信号,1-2小时的分子扩增不可避免。而晶体管自身的信号放大的特点,省去了复制扩增的步骤,可以迅速识别,得到检测结果,实现检测时间的飞跃。qRT-PCR检测之所以需要扩增,是因为临床样本中核酸浓度与病毒载量非常低。新的检测方式却有超灵敏性,团队使用病毒转运培养基连续稀释样本中提取的病毒核酸,在低浓度下,qRT-PCR检测已变得无能为力;而新设备在病毒转运培养基中浓度降至约0.02拷贝/微升时仍可以检测到病毒。对临床案例进行实验,得出结果与传统核酸检测方法一致。

在测试新设备的实验中,团队测试了33个来自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新冠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样本、23个来自发烧但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样本,以及来自健康志愿者的25个样本。所有临床样本加热释放核酸,然后直接进行测试,无需核酸提取或扩增。结果显示,新设备与qRT-PCR检测结果一致。检测不但准确,而且还比传统核酸检测的速度快得多。如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魏大程说:“结果的准确性首先需要标准化的器件制造工艺,保证传感器性能一致。另外,如何防止污染物干扰也非常重要。污染物与晶体管表面结合,会干扰信号。分子机电系统的刚性底座有助于避免污染物的非特异性吸附,使污染物远离晶体管表面并保持探针分子活性。”

系统用于检测的晶体管,可通过半导体工艺加工制造,方便集成到便携式系统中,“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和大批量生产会带来成本的降低。”一旦开发成功,这种检测设备可以方便携带,实现在机场、诊所和当地急诊室,甚至在家中完成现场测试。“研究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学术论文层面,进一步应用于产品的技术才有意义。”对研究成果最快多久能够进入临床落地,魏大程表示,研究处于理论验证阶段,走向产业化还有一段路,预计最快5年内能够落地。现阶段团队已与一些单位和企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除新冠病毒检测外,该技术还有可能对其他疾病进行快速的精确诊断,不再需要通常意义上,花费数小时或数天才能完成的目标物纯化、扩增或培养。“我们也在做一些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比如如何准确检测癌症标志物。”

魏大程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新型晶体管材料、器件及其在生物、化学和光电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疫情期间,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所研究的晶体管材料应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中。自2020年开展研究以来,团队先后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多篇相关文章。这项研究何以可能?魏大程认为,这离不开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他在以往就有过和物理、电子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经历,“比如,我的学科背景是化学,但是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可能和多个学科相关。因此,只有不同领域间的交叉,才能出好的结果,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内容涵盖物理、电子、材料、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在这项研究中,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分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刘云圻院士为实验的开展与测试提供了指导。医学方面,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朱召芹主任合作。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魏大程笑着说:“做研究都会遇到困难,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解决。发现问题,不断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就是要经历起时间的考验。“目前,团队也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更新和改进,希望通过跨学科合作,逐步将研究落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3-7-9 20:00 , Processed in 0.049933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_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