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中文系考研方向分析分享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3

帖子

11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2
K币
115 元
注册时间
2019-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系考研⽅向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中⽂系是有很多条考研⽅向的,重点不过在于你更加偏重喜欢哪个?下⾯是店铺给⼤家
整理的中⽂系考研⽅向,供⼤家参阅!
中⽂系考研⽅向1
中⽂系最好的学校当然是北京⼤学和复旦⼤学了(总的来说,不针对某⼀具体专业⽅向)。
考什么内容,要看具体报考⽅向。我对古代⽂学⽅向熟悉⼀点,所以只能推荐古代⽂学的复习书
⽬:
1、《中国⽂学史》
⼀般是主看袁⾏霈的那⼀套(四卷),辅以游国恩编的那个版本,有可能的话找来中国社科院编的中
国⽂学史看看也不错(其中有钱钟书编的部分),各个版本各有所长;
2、作品选
看朱东润的那⼀套就⾏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
3、中国⽂学批评史
看参考复旦⼤学王运熙等编的版本(有两册);
5、《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出版,王⼒主编的那个版本最好;
4、其他
看你的精⼒了,有时间的话翻下⽂献学、中国哲学、美学之类的书。
具体参考书⽬要看你报考什么学校,⼀定要上他们的⽹站看看。
中⽂系考研⽅向2
考研哪个⽅向这要根据⾃⼰的兴趣来选择,中⽂系的语⾔学、⽂学、⽂字学都⾮常不错的,还有⽂
艺学、美学较为难懂,如果以后想当⽼师,建议现当代⽂学。⽂字学⽅向很好,⾼校很缺这⽅⾯⼈才,⾄于
语⾔学是很热门的⽅向,在我国以后会有较⼤发展和更深的研究⽅向。
如果是偏向考虑就业问题的话,我觉得中国语⾔⽂学类研究⽣专业总体来说差别不是太⼤,按⽬前
的情况⽂艺学和古代汉语就业相对⾯要窄⼀点,现当代⽂学可能稍微好点。但这也是要看到你毕业时的就业
市场需求和你所能碰到的机遇⽽定的,两三年之后的情况和现在相⽐变化是很⼤的,不好定论。
建议还是按你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你把握⽐较⼤的学校,导师以及⽅向,或者你个⼈很感兴趣,
容易钻研出点成绩的⽅向。不管什么⽅向,如果能考上公费,当然都⽐⾃费好;此外,选择名校,你的研究⽣
学历含⾦量会更⾼点,可能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另外,中⽂专业考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跨专业。例如新闻学类、法律硕⼠等。例如如果是在
职⼈⼠,也可以根据⼯作实际,在职攻读⼯商管理硕⼠,公共管理硕⼠等等,可能会对实际⼯作更有裨益。
对外汉语相对说是个准热门,对外汉语出来,基本上就是教外国⼈汉语,现在需求量很⼤的,每年
国家公派就会派好多出去,前途好。
最好考的莫过于"国际汉语教育"。题⼜简单、分⼜低、招的⼈⼜多。但是考进来之后就是教外国⼈
学中⽂,有多⼤前途呢。不过最终还是看你的兴趣所在。
中⽂考研相对来说容易⼀点,主要⽅向有⽂艺学⽅向,古代⽂学⽅向,语⾔学⽅向,对外汉语⽅
向,现代汉语⽅向,古代汉语⽅向,新闻学⽅向,传播学⽅向,⼴播电视艺术⽅向。这些都属于中⽂专业的
考研⽅向。

文学考研,可以来* 交流哦。

中⽂系考研⽅向3
中⽂专业统称中国语⾔⽂学 代码0501
050101⽂艺学
050102语⾔学及应⽤语⾔学050103汉语⾔⽂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学
050108⽐较⽂学与世界⽂学
中国语⾔⽂学,顾名思义,包括语⾔和⽂学两个⼤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
包括语⾔学及应⽤语⾔学、汉语⾔⽂字学、⽂艺学、中国古典⽂献学、中国古代⽂学、中国现当代⽂学、中
国少数民族语⾔⽂学、⽐较⽂学与世界⽂学8个⼆级学科,每个⼆级学科下⾯,⼜分若⼲个研究⽅向。当
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级学科不⼀定都会设置硕⼠点;研究⽅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的科
研条件和师资⼒量来确⽴,可以说是“各⾃为政”。
050101 ⽂艺学
专业简介:⽂艺学也叫⽂学学,是研究⽂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发展规律,给⽂学实践以指导
的学科。⽂艺学研究范围⾮常⼴泛,包括⽂学理论、⽂学批评、⽂学现象以及⽂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
视⾓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的⽂化研究⽅⾯。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向:⽂学理论、⽂艺美学、⽂学批评、⽂化与诗学、西⽅⽂论、中西⽐较诗学、中国古典诗
学、中国⽂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艺学的⽅法与体系、西⽅古典美学、西⽅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
艺⼼理学、⽂艺学⽅法论、马列⽂论⽂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学与⽂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
⼈类学美学、中国现代⽂学批评、⽂化研究、西马⽂论等。 参考书⽬:《⽂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
⾼等教育出版社;
《西⽅美学史(上、下)》朱光潜,⼈民⽂学出版社;
《西⽅⽂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学出版社;
《美学》朱⽴元,⾼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纲》叶朗,上海⼈民出版社。
《20世纪西⽅美学》周宪,⾼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化机构、⾼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作。
推荐院校: ⼭东⼤学、北京师范⼤学、中⼭⼤学、华东师范⼤学、南开⼤学、中国⼈民⼤学、辽宁
⼤学、南京⼤学、⼭东师范⼤学、⾸都师范⼤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学、⼭东⼤学、中国⼈民⼤学
博⼠点单位:北京⼤学、北京师范⼤学、北京语⾔⼤学、东北师范⼤学、福建师范⼤学、复旦⼤
学、哈尔滨师范⼤学、湖南师范⼤学 、华东师范⼤学 、华中师范⼤学、吉林⼤学 暨南⼤学、江西师范⼤
学、辽宁⼤学、南京⼤学、南京师范⼤学、南开⼤学、清华⼤学 、⼭东⼤学、⼭东师范⼤学、陕西师范⼤
学、上海师范⼤学、⾸都师范⼤学、四川⼤学 苏州⼤学、武汉⼤学、厦门⼤学、扬州⼤学、云南⼤学、浙江
⼤学、中国传媒⼤学、中国⼈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中⼭⼤学 、中央民族⼤学
报考热度:
⽂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般。选择此专业的
考⽣,⼤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数较少,
录取⽐例通常在15%左右。
050102语⾔学及应⽤语⾔学
专业简介:语⾔学及应⽤语⾔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类语⾔的发⽣学关
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学与应⽤语⾔学两⼤块,理论语⾔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
的语⾳、词法、句法、语义、语⽤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语⾔学泛指语⾔学理论或⽅法运⽤在其他
领域及学科⽽产⽣的应⽤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学、法律语⾔学、教学语⾔学等,实⽤性更强。对外汉
语在某些⾼校是应⽤语⾔学的⼀个分⽀。
研究⽅向:理论语⾔学、应⽤语⾔学、社会语⾔学及⽅⾔学、语⾔信息处理、语⾔测试、⽂化语⾔
学、语⾳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学史、语⾔学概论、语⾔变异研究、语⾔与⽂化、中国语⾔学史、语⾔统计学、汉语⽅⾔学、语义学、社会语⾔学、实验语⾳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字⾳
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古代汉语》王⼒主编,中华书局;
《语⾔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学概论》⾼名凯、⽯安⽯,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
学、研究、培训等⼯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学、北京⼤学、南京师范⼤学、上海师范⼤学、南京⼤学、北京⼴播⼤学、
上海外国语⼤学、西安外国语⼤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学、北京语⾔⼤学
博⼠点:北京⼤学、北京师范⼤学 、北京语⾔⼤学、东北师范⼤学、福建师范⼤学、复旦⼤学、湖
南师范⼤学、华东师范⼤学、华中科技⼤学、华中师范⼤学、吉林⼤学、南京⼤学、南京师范⼤学 、南开⼤
学、⼭东⼤学、⼭东师范⼤学、陕西师范⼤学、上海师范⼤学、⾸都师范⼤学、四川⼤学、苏州⼤学、武汉
⼤学、浙江⼤学、中国传媒⼤学、中国⼈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中⼭⼤学、中央民族⼤学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才缺⼝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学与应⽤语⾔学
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斑。北京师范⼤学2007年报考⼈数达到891⼈,创历
年新⾼,录取⽐例⼀般低于10%。
050103汉语⾔⽂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字学为语⾔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向。它包括传统
的⽂字学、⾳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学、语法学、语义学、语⽤学、修辞学等⼀系列学
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语系统与⽂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
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与语⾔学及应⽤语⾔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字(甲⾻⽂、⾦⽂、⾪书
等)、古⾳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献学、考古学和古代⽂学关系密切。
研究⽅向:汉语⽅⾔、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韵⽂字训诂、中古汉语
词汇语法、汉语语⾳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史、⾳韵学、训诂学、⽂字学、汉语修辞学、语⾔学理论、
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学史、汉语史料学、⽅⾔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基础语⾔
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学出版社;
《语⾔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般就职于⾼等院校、国家⽂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学、北京⼤学、北京师范⼤学、上海师范⼤学、北京语⾔⼤学、东北师范⼤学、
湖南师范⼤学等。

文学考研,可以来* 交流哦。

报考热度:
作为⼀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
究⽣毕业进⾼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历年来报考⼈数也⼗分稳定。
050104中国古典⽂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化为宗旨。作为⼀门独⽴的学
科,中国古典⽂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
如⽂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
记、⽂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研究⽅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学⽂献、唐宋⽂学⽂献、元明清⽂学⽂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录学史、古典⽂献形
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中国古⽂献学》
孙钦善,北京⼤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民出版社;
《⽂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学史》游国恩,⼈民⽂学出版社;
《⽂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献研究及
教学⼯作。
推荐院校:北京⼤学、南京⼤学、北京师范⼤学、复旦⼤学、华中师范⼤学、⼭东⼤学、东北师范
⼤学、南开⼤学、华东师范⼤学、中⼭⼤学、上海师范⼤学、武汉⼤学、四川⼤学、浙江⼤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定的限制。且⼀直以来招⽣⼈数不多,
报考者⼤多是对这⽅⾯感兴趣的考⽣,其硕⼠点⼤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数相对较少。
050105中国古代⽂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学是中国传统⽂化中最具魅⼒的⼀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学发展的
历史、⽂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学流派、⽂学现象、典籍、⽂论、各个时期⽂学承前启后的关系
等为研究对象,因⽽要求考⽣具有⼀定的古⽂功底和对⽂学作品的鉴
赏能⼒,熟悉某⼀段历史阶段的⽂学发展情况。
研究⽅向:先秦两汉⽂学、魏晋隋唐⽂学、宋元⽂学、明清及近代⽂学、分体⽂学史、古代⽂论
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学史、六朝诗歌流
变、唐代⽂学研究、宋代⽂学研究、元明清⼩说史、近代⽂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法、中国戏剧史、中国
古代⽂学史料学、中国⽂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中国⽂学史》袁⾏霈主编,⾼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学史》游国恩等编,⼈民⽂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学专业重新焕发活⼒,此专业招⽣⼈数较多,毕业
⽣多从事教学、⽂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的⼯作。
推荐院校:复旦⼤学、北京⼤学、南京⼤学、南京师范⼤学、南开⼤学、中⼭⼤学、苏州⼤学、⾸
都师范⼤学、四川⼤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学、北京师范⼤学、复旦⼤学、华东师范⼤学、南京⼤学、南开⼤学、陕西
师范⼤学、⾸都师范⼤学、四川⼤学、中⼭⼤学、武汉⼤学、西北师范⼤学
博⼠点:安徽师范⼤学、北京⼤学、北京师范⼤学、北京语⾔⼤学、东北师范⼤学、福建师范⼤学
、复旦⼤学、⼴西师范⼤学、哈尔滨师范⼤学、河北⼤学、河北师范⼤学、⿊龙江⼤学、湖北⼤学、湖南师
范⼤学、华东师范⼤学 、华南师范⼤学 华中师范⼤学、吉林⼤学、暨南⼤学、南京⼤学、南京师范⼤学、南
开⼤学、清华⼤学 、曲⾩师范⼤学、⼭东⼤学、⼭东师范⼤学 、⼭西⼤学 、陕西师范⼤学 、上海⼤学 、上
海师范⼤学、⾸都师范⼤学、四川⼤学、四川师范⼤学、苏州⼤学、武汉⼤学、西北⼤学、 西北师范⼤学、
扬州⼤学、浙江⼤学、中国⼈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 、中⼭⼤学、中央民族⼤学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学专业的研究⽣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不是它的实⽤价值。事实上,从近
⼏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学专业越来
越⽕,2007年北京⼤学的录取⽐例⾼达3∶100。
050106中国现当代⽂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
学理论与⽂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学群体、作家作品进⾏深⼊研究,探讨⽂学与乡⼟⽂化、启蒙⽂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法,将传统的
⽂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
学、⽂化问题。北京⼤学、南京⼤学的中国现当代⽂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向:中国现代⽂学、中国当代⽂学、⼉童⽂学、戏剧影视⽂学、科幻⽂学、民间⽂学、当代
⽂化与⽂学研究、⼆⼗世纪中国⽂学思潮、中国现当代⽂学与乡⼟⽂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化史、中国现代⽂学批评史、中国现代⽂学史料
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学论争、现代台港⽂学史、现当代⽂学思潮史、⽂学经典导读、当代⽂学
通论、当代各体⽂学专题等。
参考书⽬:《⽂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学史》袁⾏霈,⾼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学三⼗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学出版社;
《新中国⽂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学史》洪⼦诚,北京⼤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般就职于企业、⾼等院校、⽂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学、南京⼤学、华东师范⼤学、北京师范⼤学、兰州⼤学、吉林⼤学、南开⼤
学、东北师范⼤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学、南京⼤学
博⼠点:北京⼤学、北京师范⼤学 、北京语⾔⼤学、东北师范⼤学、福建师范⼤学、复旦⼤学、河
南⼤学、湖南师范⼤学、华东师范⼤学 、华南师范⼤学、华中师范⼤学、吉林⼤学 、兰州⼤学、辽宁师范⼤
学、南京⼤学、南京师范⼤学、南开⼤学、清华⼤学、⼭东⼤学、⼭东师范⼤学、陕西师范⼤学、上海⼤
学、上海师范⼤学、⾸都师范⼤学、四川⼤学、苏州⼤学、武汉⼤学、浙江⼤学、中国⼈民⼤学、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院、中⼭⼤学 、中央民族⼤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学招⽣⼈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
的⾸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阔,该专业的报考⼈数⼀直居⾼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
年北京⼤学、南京⼤学、北京师范⼤学的录取⽐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
数民族教育、⽂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学创作、新闻等⼯作的专门⼈才。该专业主要学习
有关民族的语⾔、⽂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作所需业务
能⼒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校开设。 研究⽅向:少数民族语⾔研究、少数民族⽂学研究、
少数民族⽂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学研
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学概论、中国⽂学史、有关民族语⾔史、有关民
族⽂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
教育⽂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学、四川⼤学、新疆⼤学、⿊龙江⼤学、新疆师范
⼤学、西北民族⼤学、西藏⼤学、四川师范⼤学、内蒙古⼤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西南民族⼤
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学特⾊鲜明,兼具语⾔与⽂学两⽅⾯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
区,由于语⾔的限制,报考者⼤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数⾮常有限,因此其
报考⼈数也相对较少。
050108⽐较⽂学与世界⽂学
专业简介:⽐较⽂学与世界⽂学是⼀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于吸收传统世界⽂学研究的成
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学、欧美⽂学纳⼊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化。该专业要求考
⽣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学功底和开阔的⽂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能够熟练阅读外⽂⽂献。
研究⽅向:中外⽂学关系、⽐较⽂学与⽂论、世界华⼈⽂学研究、外国⽂学与翻译研究、⽐较⽂学
理论、西⽅⽂学与中西⽐较⽂学、东⽅⽂学与东⽅⽐较⽂学、⽐较诗学、欧美⽂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较⽂学原理、⽐较⽂学导论、西⽅⽂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学关系研究、西⽅⽂学
专题研究、中国现代⽂学与外国⽂学、中西⽐较诗学、中⽇⽂学研究、⽐较美学、⽐较⽂艺学、英美⽂学原
著、中西美学⽐较研究、中外现代⽂学、西⽅现代⽂学等。 参考书⽬:《⽐较⽂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
编,北京师范⼤学出版社;
《外国⽂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学出版社;
《东⽅⽂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艺出版社;
《⽂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学史》袁⾏霈,⾼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学、北京⼤学、复旦⼤学、华中师范⼤学、北京外国语⼤学、华东师范⼤学、天
津师范⼤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外国语⾔系也有类似的专
业,更适合对外国⽂学研究本⾝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直稳定适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5-10-13 00:44 , Processed in 0.05687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